当前位置:首页 > 手机资讯 > 正文

履责担当 共生共荣 ——宁波通商银行持续深化落实社会责任

宁波通商银行自成立以来,就坚持做好“两篇文章”、答好“四张试卷”,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监管政策要求、促进自身高质量发展、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,积极践行社会责任,热心参与公益事业,持续回报社会,获得社会各界肯定。近年来,始终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持续落实发展愿景,致力建设对客户贴心、对员工暖心、对股东尽心、对社会热心、让监管放心的小而美、小而精、小而优的高美誉度的专业“心”银行,努力推动金融与经济、社会、环境共生共荣。

坚守“三服务”宗旨,坚定落实国家政策要求。

坚守城商行“三服务”宗旨,全力推动普惠小微“两增两控”和MPA中长期制造业贷款等重点监管达成目标,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151亿元,较年初增长21亿元,中长期制造业贷款24亿元,较年初增长6.2亿元。坚定落实金融政策,积极组建小微企业、房地产融资协调工作专班,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对接工作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“白名单”项目落地。主动对接重点项目“3+1”张表相关授信金额334亿元,在对公贷款占比超80%;通过同业投资、结构化融资等方式支持金额169亿元,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。

发挥“三金”特色,努力做好“五篇大文章”。

园区金融扩容提质。持续推进重点园区扩面增量,全行重点园区达到30家,园区金融授信余额206亿元,较年初增加69亿元。供应链金融攻坚发力。行业拓展新增长,聚焦能力新提升,科技赋能新突破,供应链金融授信余额169亿元,较年初增长58亿元。科创金融驱动向前。强化传统信贷与投贷合作“双轮”驱动,加快推进“园区金融+科创金融”发展模式,建设科创孵化基地服务生态,科创金融贷款余额45亿元,较年初增加12亿元。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,持续推动普惠金融增量、扩面、优化、降本,做到金融为民、惠民、富民,让更多群众享受普惠金融成果。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,积极对接宁波市亚行绿色低碳项目,落地全市首批纳入亚行体系项目贷款授信。

坚持“以客户为中心”,持续提升贴心服务体验。

升级大运营服务体系做到客户体验先行,深化和进阶大运营体系建设,实现运营服务标准化、业务化、场景化、数智化。构建客户体验评分标准,主动加强客户体验的指标分析和功能优化,应用于供应链、财富和转账汇款三个业务模块。全渠道服务提质蓄能。线上渠道推出手机银行“云柜台”,最大程度搭建线上化便利渠道,网银端聚焦打造便利化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。线下渠道深化智慧银行建设,推进交易流程重塑和开户流程优化,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智慧银行服务模式。优质化服务纵深推进。组建客户体验官队伍,成立总级服务支持工作小组,建立差异化分层分类服务机制,践行大走访、大调研,落实大服务、大解题,年度开展“心体验”“通商会客厅”活动700多场,持续打造良好的厅堂环境,“通小云”品牌效应逐步显现。

践行“金融为民”,不断增强消保工作政治自觉。

持续夯实消保管理基础聚焦“两基两全三重点”,不断加强高层指导和基层部署,全面梳理和持续完善消保管理制度体系,着力提升消保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,依托“宁波金融一点通”平台逐步形成金融宣教品牌,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长远和根本利益。持续加强全程规范管控扎实开展消保事前审查。结合监管政策及日常投诉举报情况,针对易引发消费的内容加强审查把控,消保审核意见全部采纳,及时消除风险隐患。持续提升投诉处理质效不断畅通投诉受理渠道,优化完善系统管理功能,加强投诉较为集中的重点领域问题治理,推进基础业务溯源治理,多元解纷工作成效显著,实现投诉“控总量、防升级”总体目标。



依托“慈善基金”,长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。

持续加大慈善支持力度。2016年,该行联合宁波市善园,设立“通商银行公益慈善基金”,每年向慈善基金捐赠50万元,并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慈善捐赠活动,大力支持公益慈善事业,受到宁波市慈善总会充分肯定。长期关爱“星宝儿童”成长。2014年,宁波市首家专门服务于自闭症儿童家长学校成立,捐赠4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,十年来始终不渝支持星宝儿童健康发展事业。持续开展关爱星宝儿童“‘益’起看世界”“走进博物馆仲夏夜”“暖冬微心愿”等大手牵小手系列活动、“小小银行家”关爱星宝金融普惠活动。助力宁波“爱乐之城”建设。近年来,通过公益基金,连续向医院、图书馆、高铁站等场所捐赠“城市公共钢琴”5台,以美妙的音乐营造舒缓的人文环境。



做到“严管厚爱”,推进员工与银行共成长。

文体活动融洽氛围。自2014年开始十年来,每隔一年开展“职工体育健康年”“职工文化建设年”,通过“职工运动会”“通商好声音”等各类文体活动举办,营造生动活泼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氛围。职工课堂陶冶情操。自2013年至今,持续开展女职工“玫瑰园学堂”,提供涵盖礼仪训练、烘焙、手作、心理学沟通等丰富多彩的课程,成为通商女职工温暖的精神家园。全面培训提升技能。2017年以来,设立“通商学院”,建立健全员工培育体系,全面推进系统化多层次培训,实施“六能”机制,推出“1251”青年人才成长计划,打造“线上学习平台”“三年六证”“送教下基层”“特训尖兵营”等培训品牌,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专业人才队伍。

有话要说...